close

  26日晚21時40分,南京市官方微博“南京發佈”向社會發佈了一份該市公安部門和衛生部門接受採訪的專稿,以回應社會各方對“護士被打”事件的質疑和關心。通報中稱,南京市口腔醫院被打護士事件中,被打傷的小護士陳某的傷情司法鑒定為“輕微傷”,當事人打人者袁亞平已於3月12日取保候審,公安機關將依法對其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給予處罰。(4月27日中國新聞網)
  隨著官方一紙通報的公佈,“南京市口腔醫院護士被打事件”也將告一段落。從權威部門公佈的信息來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人滿意且符合各方利益的結果。既然被司法鑒定為“輕微傷”,那麼按照常理,被打護士小陳或將很快回歸正常的生活,也因這一司法鑒定,打人者的行為也由涉嫌犯罪轉變為違法,所需承擔的責任將大幅減輕。更大的視野來看,由於整個事件性質的“降格”,其對社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以及官方所承受的輿論壓力,都將大大弱化。
  然而諷刺的是,正是因為最終結果是如此美好,恰恰反襯出整個事件發展軌跡和邏輯的詭異。如果僅從結果來倒推過程,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起僅造成“輕微傷”的打人事件將很快消失於公共視野。但事實卻正相反,這起事件從一開始就以足夠大的信息量和足夠聳人的情節引導著輿論。從小護士被打致癱的傳言,到打人夫婦的官員背景,從現場監控錄像的被質疑,到打人者利用權力逍遙法外……真相與謊言交織,對立與亢奮齊飛,在這一過程中,其實沒有多少人能保持理性。也正是在這種集體情緒的裹挾下,即便是官方的最終權威發佈也遭到懷疑。
  沒有真相的時候,人們會猜測來代替真相,有了真相的時候,人們又無法相信真相。這看似矛盾,實則必然。因為決定真相可信度的,不僅是信息的真偽,還有時間。如果說“遲來的正義非正義”,那麼我們至少可以這樣理解,遲來的真相本身是缺乏說服力的。“護士被打事件”已經發生了兩個月時間,在此期間,事件已然發酵成為一起全國關註的公共事件,各種傳聞甚囂塵上,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官方的信息公開和發佈卻極為有限。也正是因為權威聲音的失語,使得整個事件漸漸模糊起來,人們只能憑藉感覺和經驗去判斷每一個信息的真偽。
  從現在來看,官方並沒有打算或者說根本沒必要去隱瞞真相。其之所以在事隔兩個月之後才將事實真相與最終結果娓娓道來,顯然是出於對自己權威性和公信力的過度自信。這源於一種習慣性的權力傲慢,更源於對公眾知情權的蔑視。其潛臺詞是:政府無需對公眾解釋太多,只要告知一個結果就行。這在很多年前或許適用,但在這樣一個公民意識高漲、信息流動和傳播極主迅速的時代,這種思維顯然是落伍了。
  很多事實表明,在一些公共事件尤其是涉及到官員的公共事件中,政府並不代表著真理,甚至有隱瞞和扭曲真相的可能性。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在信息公開以及可監督的基礎之上,而不是自動獲得的。更需釐清的觀念是,政府的信息公開指向的是一個權力運行體系和一個過程,而非單純的一個結果。因此,信息公開的時間觀念極為重要,直接決定了信息公開的效果。然而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官方卻往往出於謹慎的考量,習慣於惜字如金,非得等到一切妥當之後再公開,殊不知,漫長的信息真空期,不僅流失了政府公信,事實上也消磨了公眾的理性和耐心。在第一時間公開信息,實現公眾與政府同步,別再讓正義輸給了時間。
  文/吳龍貴  (原標題:護士被打事件,別讓正義輸給了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m84vmftw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